首页 >> 行业中心 > 甄选问答 >

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中偷闲释义

2025-11-01 21:40:18

问题描述:

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中偷闲释义,急!求解答,求不沉贴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01 21:40:18

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中偷闲释义】一、

古诗文中的词语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色彩。在诗句“时人不识余心乐,将谓偷闲学少年”中,“偷闲”一词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深意。该句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《观水叹》,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俗世,却内心豁达、乐于独处的闲适心境。

“偷闲”本义是“趁机抽出时间”,但在诗中并非贬义,而是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、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。古人常以“偷闲”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,也隐含了对现实压力的逃避或无奈。

本文将从字义、语境、文化背景等角度对“偷闲”进行解析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含义与用法。

二、表格展示:“偷闲”释义详解

词语 拼音 字面意思 引申含义 语境分析 文化背景 使用频率 是否常见
偷闲 tōu xián 趁机抽出时间 闲适、清闲、摆脱繁忙 在诗句中表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古代文人常用以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较为常见

三、详细解析:

1. 字面意义:

“偷”有“趁机、偷偷地”之意;“闲”指空闲、闲暇。合起来,“偷闲”即“趁着别人不注意或抽空做某事”。

2. 引申含义:

在文学作品中,“偷闲”多用于表达一种超脱世俗、追求心灵自由的状态。它不仅是身体上的休息,更是精神上的放松和独立思考的时间。

3. 语境分析:

在“时人不识余心乐,将谓偷闲学少年”一句中,诗人面对外界的误解(“时人不识”),仍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,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、安于闲适的心境。这里的“偷闲”并非懒惰,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精神状态。

4. 文化背景:

古代文人常因仕途不顺或对现实不满,选择归隐山林、寄情山水,以此获得精神上的自由。“偷闲”正是这种生活态度的写照。它体现了儒家“修身养性”的思想,也反映了道家“无为而治”的理念。

5. 使用频率与常见性:

“偷闲”在古典诗词中较为常见,尤其在描写隐逸生活、表达内心独白的作品中频繁出现。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,但在文学赏析中仍有重要地位。

四、结语:

“偷闲”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,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词短语,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。它提醒我们,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,偶尔“偷闲”也是一种智慧,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守护与尊重。

通过对其字义、语境及文化背景的分析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思想与情感,从而更好地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