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作茧自缚是什么意思】“作茧自缚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蚕吐丝作茧,把自己裹在里面。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自己制造困境,最终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处境。它带有贬义,强调的是人的行为导致了自身的被动局面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作茧 | 蚕吐丝结成茧 |
自缚 | 自己把自己束缚起来 |
整体含义 | 比喻自己制造困难,结果反被自己所困 |
二、出处与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最早见于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庖丁解牛,游刃有余;……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虽然,每至于族,吾见其难为,怵然为戒,视为止,行为迟,动刀甚微,謋然已解,如土委地。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,善刀而藏之。”后世引申为“作茧自缚”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因自己的行为或决策不当,导致自身陷入困境。 |
例句 | 他为了掩盖错误,编造了更多谎言,结果反而作茧自缚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自取灭亡、自食其果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|
反义词 | 自我解脱、自我救赎、反败为胜 |
四、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
场景 | 说明 |
日常交流 | 用于批评他人或自省时,指出因自身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 |
文学作品 | 常用于描写人物命运或情节发展 |
注意事项 | 不宜用于描述客观环境造成的困境,应强调“人为因素” |
五、总结
“作茧自缚”是一个形象生动且富有哲理的成语,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谨慎思考,避免因一时的短视或自私行为,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。它不仅是对过去行为的反思,更是对未来行动的警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