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】《十五夜望月》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描写的是中秋之夜的月色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是古代中秋诗词中的经典之作。
一、诗歌原文
十五夜望月
唐·王建
庭前柏树影婆娑,
月照空庭人未歌。
欲问故园今夜景,
可曾共此一轮波?
二、
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晚庭院中月光洒落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。诗中“庭前柏树影婆娑”一句,写出了月光下的静谧环境;“月照空庭人未歌”则表现出诗人独自赏月时的孤寂情绪;后两句“欲问故园今夜景,可曾共此一轮波?”则是诗人对故乡亲人的牵挂和问候,寄托了浓厚的思乡之情。
三、诗歌分析表
诗句 | 释义 | 意象/情感 | 表达方式 |
庭前柏树影婆娑 | 庭院中的柏树在月光下摇曳 | 静谧、朦胧 | 环境描写 |
月照空庭人未歌 | 月光照着空荡的庭院,人们没有唱歌 | 孤独、寂静 | 情感渲染 |
欲问故园今夜景 | 想知道故乡今晚的景色如何 | 思念、牵挂 | 直接抒情 |
可曾共此一轮波? | 是否也在这轮明月下共享这美景? | 温柔、期盼 | 问句表达 |
四、结语
《十五夜望月》虽篇幅短小,却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。它不仅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,更传达了诗人对亲人、对家乡的无限眷恋。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,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中秋题材作品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