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松唐代王建古诗的意思介绍】《小松》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虽然篇幅简短,但意境深远。这首诗通过描写一棵小松树在风雨中坚韧生长的情景,表达了诗人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,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。
一、诗歌原文
> 小松
>
> 自小刺头深草里,
> 而今渐觉出蓬蒿。
> 时人不识凌云木,
> 直待凌云始道高。
二、诗意总结
这首诗以“小松”为喻,讲述了一棵小松树从幼年到成长的过程。它最初隐藏在杂草之中,默默无闻;随着岁月增长,逐渐显露出来,最终长成参天大树。然而,在它尚未高耸之时,人们往往忽视它的价值,直到它真正高大时才开始称颂。
诗人借此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一个人或事物的价值,常常在它未被认可之前就被低估,只有在成就显现之后才会被人重视。
三、内容结构表格
诗句 | 字面意思 | 深层含义 |
自小刺头深草里 | 小松从小就在杂草中生长 | 初期不为人所知,默默无闻 |
而今渐觉出蓬蒿 | 现在渐渐高出杂草 | 成长过程中逐渐显露 |
时人不识凌云木 | 人们不认识这棵能高耸入云的树 | 未成功前常被忽视 |
直待凌云始道高 | 直到它高耸入云才说它高 | 价值被认可往往在成功之后 |
四、结语
《小松》虽短,却寓意深刻,体现了王建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。它提醒我们不要轻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物,因为它们可能在未来展现出非凡的价值。同时,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与对社会认知偏差的反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