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平十法的讲解方法口诀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,尤其是低年级的加减法学习中,“平十法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计算技巧。它主要用于解决“十几减几”的减法问题,帮助学生更直观、更快速地进行心算。本文将总结“平十法”的讲解方法,并通过口诀形式加以说明,便于理解和记忆。
一、什么是“平十法”?
“平十法”是一种用于“十几减几”(如13-5、14-7等)的计算方法。它的核心思想是:把被减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,然后先减去个位数,再补上剩下的部分,使整个过程更清晰、易懂。
例如:
13 - 5 = ?
步骤如下:
1. 把13拆成10 + 3
2. 先用10 - 5 = 5
3. 再加上剩下的3 → 5 + 3 = 8
所以,13 - 5 = 8
二、“平十法”的讲解方法
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“平十法”,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讲解方法:
讲解方法 | 说明 |
直观演示法 | 用实物或图片展示拆分过程,如用小棒、数字卡片等,帮助学生理解“拆10”的概念。 |
口诀辅助法 | 编写简单易记的口诀,帮助学生记忆运算步骤。 |
拆分练习法 | 设计一系列“十几减几”的题目,让学生反复练习拆分与计算。 |
对比教学法 | 将“平十法”与其他方法(如破十法)进行对比,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策略的适用场景。 |
三、“平十法”口诀总结
为了方便记忆和教学,可以编排以下口诀:
口诀一:
“拆十减,补余数。”
意思是:把被减数拆成10和一个数,先减去减数,再补上剩下的部分。
口诀二:
“先减十,后加个。”
表示:先用10减去减数,再把剩下的个位数加回来。
口诀三:
“十减几,余几加。”
即:10减去减数得到的结果,再加上原来的个位数。
四、常见例题与解析
题目 | 运算步骤 | 结果 |
12 - 6 | 10 + 2 → 10 - 6 = 4 → 4 + 2 = 6 | 6 |
15 - 7 | 10 + 5 → 10 - 7 = 3 → 3 + 5 = 8 | 8 |
14 - 9 | 10 + 4 → 10 - 9 = 1 → 1 + 4 = 5 | 5 |
16 - 8 | 10 + 6 → 10 - 8 = 2 → 2 + 6 = 8 | 8 |
13 - 4 | 10 + 3 → 10 - 4 = 6 → 6 + 3 = 9 | 9 |
五、教学建议
1. 循序渐进:从简单的“十几减几”开始,逐步增加难度。
2. 多感官参与:结合视觉、听觉、动手操作等方式,增强学生的理解力。
3. 鼓励探索: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拆分和计算,培养独立思考能力。
4. 及时反馈: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,帮助他们纠正思路。
通过以上方法和口诀的结合,学生能够更快掌握“平十法”的使用技巧,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,让数学学习变得更轻松、更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