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逃之夭夭是什么意思】“逃之夭夭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某人因害怕、逃避或无法面对某种情况而迅速逃跑的行为。这个成语带有幽默或讽刺的意味,有时也用于形容事情发生后,相关人员迅速离开现场,避免承担责任或面对后果。
一、
“逃之夭夭”出自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,原意是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,后来引申为“逃跑”的意思,现在多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遇到困难、压力或麻烦时迅速逃离,通常带有一种调侃或无奈的情绪。
该成语常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,表达一种“躲得远远的”态度,有时也带有贬义,暗示逃避责任或不敢面对现实。
二、表格形式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逃之夭夭 |
出处 | 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 |
原意 | 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(现多用引申义) |
现代含义 | 形容因害怕、逃避而迅速逃跑 |
使用场景 | 口语、文学、网络语言中,多用于调侃或讽刺 |
情感色彩 | 中性偏贬义,有时含幽默感 |
近义词 | 逃跑、溜之大吉、落荒而逃 |
反义词 | 勇往直前、迎难而上、坚守岗位 |
示例句子 | 他一听到老板要来,立刻逃之夭夭。 |
三、使用建议
“逃之夭夭”虽然形象生动,但在正式场合中使用需谨慎,以免显得不够严肃或缺乏责任感。在日常交流中,可以适当使用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,但不宜过度依赖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逃之夭夭”不仅是对行为的描述,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,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,应勇敢应对,而非一味逃避。